配电网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是服务民生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也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创新用户服务的关键环节。“十四五”配电网规划作为“十四五”电力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的重要依托。新发展格局下,“十四五”配电网规划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应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为此需进一步明确规划思路和重点任务,指导新一轮配电网建设。
一、 面临形势及挑战
新基建、新业态对配电网发展提出新要求。配电网直接面向多元用户,具有天然的平台属性,是支撑新基建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领域,在人工智能、智慧能源、绿色出行等方面催生出众多新业态,要求配电网柔性化发展,满足分布式能源及多元负荷“即插即用”需求,实现源-网-荷-储高效互动。
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转型步伐加快。配电网是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转型的关键领域。 “十四五”将会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五年,要求我们准确把握电力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的位置,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发展相融合,实现配电网突破性发展。
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对配电网发展的影响。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将促使电网企业从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自身成本管理、加快调整盈利模式的方向转变,为此需建立有效的配电网投资决策方法并强化预算管控体系,同时兼顾好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配电网与城市发展融合难度加大。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配电网站址廊道资源紧张问题逐渐显露,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滞后将导致重过载变电站数量大量增加,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较大挑战。
二、主要思路及重点任务
扎实做好规划基础工作。规划基础工作是规划工作的根本,一是要做好“十三五”配电网建设历程回顾,总结经验,暴露问题,使规划方案更具针对性;二是做好配电网海量基础数据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是要做精做细负荷预测,在传统的“自下而上”方法基础上,加强基层规划人员对负荷预测区域的调研分析,尤其是新基建相关的5G基站、数据中心、充电设施等新增负荷,要掌握其相关用电需求和特性,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准度。
重视规划原则的制定。配网项目体量大、种类多,必须明确规划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做到五个“要”。一是要把握差异化发展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可靠性需求和负荷重要程度,考虑负荷密度,细分供电区域,差异化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二是要把握问题导向原则。配电网建设整体滞后于输电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改造难度大,应以问题为导向,逐步分类优化完善。三是要把握系统性原则,坚持系统规划的理念,统筹考虑配电网高中低压层级、电网与电源、电网一二次等环节,实现配电网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总体最优。四是要把握适应性原则,充分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适应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配电网的要求,适应分布式电源、多元化负荷接入及多能互动的趋势。五是要把握近远期协调发展原则,按照“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构建输配协调、简洁规范、强简有序的配电网网架,明确各种目标网架的过渡方式。
加强规划指标的量化管理。建立健全配电网规划指标体系,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建立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规划投资的对应关系,量化规划项目对指标的贡献,客观评价指标改善与投资能力的匹配程度,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以加快实现配电网“可测、可观、可控”为目标,推进以故障自愈为方向的配网自动化建设;有序推进广泛部署高级量测体系建设,在业扩环节实现新增用户智能电表和计量自动化终端同步覆盖;构建“全覆盖、泛在化、大带宽、高可靠、技术先进”的配电通信网,满足全网各类用户的通信需要;加强智能配电房、智能台区、装备智能化的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微电网、主动配电网、柔性直流配电网,全面提升配电网装备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实现配电网可观可控。
注重投资效果、提高投资精准性。“十四五”配电网规划起步于输配电价第二监管周期,需要平衡好投资需求与投资能力的关系。规划应与核价投资规模进行衔接,合理安排项目规模,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建立规划项目与投资成效的联动关系,以关键规划指标的提升作为规划投资的导向。
打造配电网规划数字化平台。传统配电网规划手段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打造数据融合、技术统一的新一代配电网规划数字化平台,实现配电网规划数据统一归集、分析,规划项目库信息统一管控。
加强规划沟通与衔接。加强网、省、地三级电网规划衔接,实现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协同;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将配电网规划成果纳入政府规划,提升配电网规划权威性和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