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榆林市长江送变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广西电网发布全国首个电力生产应用场景大模型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大瓦特CV)发布会近日在南宁举行,这标志着全国首个全栈自主可控电力生产应用场景大模型在广西落地。

  据了解,广西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基于南网“大瓦特”底座,由广西电网公司联合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是国内电力行业生产域首个生产环境上线应用大模型,是继2023年9月26日南方电网公司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及自主可控电力大模型发布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之一,随着大容量、长距离高压输电等工程的发展,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电力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高,人工智能应用需求也快速增长。其中,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是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截至2023年底,广西电网35千伏及以上架空线路有6.72万公里,其中220千伏线路1.87万公里,500千伏输电线路2400多公里。这些线路75%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跨越江河湖海,每个月都需要进行巡视维护。

  自广西电网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来,在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方面,无人机和可视化设备逐步规模化应用,机巡日益广泛替代人巡,“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式的电力巡线成为历史。同时,人工智能在巡检数据分析工作中的应用也不断深化,有效提高了输电线路巡视工作质量和效率。2023年,广西电网无人机巡检图片超1400万张,通过调用小模型算法识别缺陷数量达到9.7万个。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机巡与不停电作业中心副总经理朱时阳分析,在“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新运维模式下,依靠无人机、摄像头等数字终端,采集数据不成问题,但海量图片数据的分析却成为一道新的难题——输电领域缺陷隐患超过100类,而30%的缺陷隐患样本极少,传统小模型难以识别;且平均识别准确率低于80%,无法做到智能辅助、精确分析。

  “以往依靠小模型对线路巡检图像查缺,可能会把铁塔上的树木误检为鸟巢,把云朵误检为烟雾等等。”朱时阳说,“班组员工要一张张人工复查,特别是在查看一些小金具时,需要不停放大缩小图像来详细检查,并手动标注缺陷框,两小时大概只能审核一百张左右,不但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遗漏。”

  “以GPT为代表的一系列大模型发布,让我们看到了使用大模型强大的学习能力、泛化能力来解决生产难题的可能性。”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数字化部副总经理刘莹介绍说,广西电网公司深度挖掘电网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场景优势,联合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实际业务场景,以算力为心脏,算法为大脑,数据为血液,突破国产化软硬件适配、预训练、模型微调等多个技术门槛,构建了算力、框架、算法全栈国产化适配的广西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输电线路运维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党组成员段菲认为,广西电网公司发布的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基于自主可控技术实现,在促进自主可控生态繁荣方面树立了标杆。

  大模型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海量数据的训练学习,拥有大量参数和泛化能力的神经网络模型。据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总经理禤亮介绍,相比传统小模型,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准确率、泛化能力、识别效率等方面都有更优越的表现。首先是参数量从百万级达到亿级;其次是缺陷隐患识别效率提升5倍,准确率提升15%,能够更加精准地表述缺陷隐患类型和位置,解决模型碎片化问题,更好地处理未见过的电力业务场景缺陷。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信息中心副总经理黄汉华介绍说,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对鸟巢、绝缘子自爆等典型缺陷的识别精度基本实现了对人工的替代。目前,广西电网机巡管理平台和输电运行支持系统已实现与输电大模型的对接调用,平均缺陷识别率为91.24%,达到电力行业领先水平。

  禤亮说:“下一步,广西电网公司将持续开展输电大模型缺陷隐患算法开发,丰富输电缺陷隐患样本库,总结输电大模型建设经验,推进变电、配电等领域的大模型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数智赋能。”

  “全国首个电力生产应用场景大模型在广西落地,标志着广西工业迈向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阶段。”广西产研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研究所所长叶波认为,未来广西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智能安防、农业、旅游业等领域都可以借鉴广西电网的人工智能建设经验,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壮美广西提供有力支持。